这些秘诀让你手中的镜头“物超所值”

作者: 日期:2020-04-21 18:26:56

“摄影,是用光的艺术——把钱用光。”这句摄影界流传已久的谚语,扎了不知道多少影友的心。

不过,你要经常花钱买新器材的原因之一,可能正是因为你对手头的器材(尤其是镜头)还缺乏足够的了解,并没有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今天要讲解的,正是让你彻底发挥出手中镜头的作用,让它变得“物超所值”的 6 个步骤,想给钱包减负的童鞋们千万别错过!

1. 只用它一周

看到这个标题,有的童鞋会很诧异,“我花那么多钱买个镜头,就只用一周?我又不是钱多得没处花!”

不好意思,你的断句方法可能出了些小差错,这个标题的正确读法不是“只用它一周”,而是“只用它一周”。

你需要和手中的镜头“磨合”,了解它的各项性能,测试它在不同拍摄参数下的成像能力,最后再尝试建立“镜头感”。

这就要求你抽出一定的时间“陪着”它,在实践中加深了解,测试它的各项性能。一周的时间,真心不算很多。

需要多大光圈,离主体多远?慢慢摸索吧2. 定焦镜头:全光圈成像对比

在不同的光圈值下,镜头的成像能力会有所差异,而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成像锐度差异。一般来说,最小和最大的光圈,成像都不如中等光圈锐利。

如果想进一步确认“在哪个光圈值下成像最锐利”,你可以固定相机,用不同的光圈值拍摄同一场景,再横向对比成像锐度。

为了提高对比识别度,你可以寻找对比度高的色彩、光影边缘作为参照物。如下图,观察树枝在地上的投影,你能很清晰地得到对比结果:

如上图,通过树枝投影和阳光的光影边缘对比,我们可以很清晰地得出结论:f/9 的成像,比 f/22 更锐利。

如果嫌找高对比边缘麻烦,你也可以拍摄一些特殊图案(如尺子的刻度,或者密集的直线等),再在电脑屏幕上放大进行对比。

如下图,通过放大对比细节,明显可以看出 f/9 的成像要比 f/22 锐利。

利用这一方法,你可以将多组光圈值成像进行逐一对比,找出“最佳光圈”。

除了最佳光圈之外,你还可以用类似的方法(多个光圈值拍同一场景,并进行对比),测试不同光圈值下的其它性能指标。

比如说,如果你爱拍风光,可以测试“哪个光圈值开始出现明显衍射现象”;如果你爱拍人像,可以测试“哪个光圈值开始明显虚化”。3. 变焦镜头:选择“常用焦距”

变焦镜头的成像质量不仅和光圈有关系,也和变焦镜头的焦距有关系,只有少数变焦镜头能在整个焦段范围内保持成像能力不变。

为了更好地测试出你的变焦镜头的成像能力,你最好把它们“拆分”成几个最常用的焦段,再进行类似定焦镜头的“全光圈成像对比”。

比方说,你买了一个 18-55mm 套头,那么你最常用的焦距应该有 4 个:广角端、长焦端、24 或 35mm(一般广角),50mm(人像)。

然后,把这 4 个“常用焦距”当成 4 个定焦镜头,逐一进行“全光圈成像对比”,再把结果记下来吧~

把最常用的 4 个焦段,当成 4 个定焦镜头来用吧

不过,变焦镜头在某个固定焦段上的表现,总是无法和同档次的定焦镜头相比,所以在进行“全光圈成像对比”时用不着那么精细,得到大概的几个关键性数值就可以啦~4. “用脚放大”,培养镜头感

无论是变焦还是定焦,你都需要更多地练习“用脚变焦”——通过改变你到主体距离来调整主体大小,而不是依赖拧变焦环或后期裁剪。

这样的练习,对培养镜头感十分重要。坚持在同一焦距上“用脚变焦”,你会对该焦距上的“视野”、透视和距离感有更深刻的了解。

比方说,坚持用 18mm 焦距拍人像,你会得到这样的经验:广角拍大头照,需要离人很近;在这一情况下你需要把人脸放在画面中央,避免边缘的强烈畸变。

18mm 拍“大头照”,需要离得很近,注意避免畸变

如果想拍全身照,你需要至少离主体多远?距离镜头多远的物体,广角畸变才不明显?这些经验,都需要你一步步“用脚变焦”来积累。

别着急,慢慢练吧!虽然这会费一番工夫,但对提升你的拍摄水平和出片概率有极大的帮助,完全对得起你花掉的时间和精力~5. 发扬镜头的“个性”

经过前边的步骤,你对手中镜头的基本特性应该有了一定了解,现在就让我们来把它们的“个性”发挥到极限吧。

比如说,你有一个长焦镜头,怎么能最大限度利用它的窄视角?它的“空间压缩”能力,适合拍摄哪些题材?

再比如说,当你使用广角镜头时,离主体很近很近,会发生什么?让主体一部分贴近镜头,一部分远离镜头,又会发生什么?

通过这些“发扬个性”的尝试,相信你会对手中镜头的特性有更直观的认识,和更彻底的了解。6. 尝试“反常规”主题

一般来说,大家都认为广角适合拍风光,中长焦适合拍人像,长焦适合拍局部特写。当你对镜头有足够了解,可以尝试反其道而行之。

比如说,你可以尝试拍摄几乎没有变形的广角人像;尝试用视野较小的长焦,拍出“大风光”......

300mm 长焦镜头拍摄的“大风光”

在这种貌似有悖“常规”的创作过程中,你要针对手中器材的特点,扬长避短,来达到自己的创作目的,从而对你的器材有更全面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