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派记者王凯:重症病房里挑战“生死时速”
作者:hg 日期:2020-03-09 11:27:35
3月8日,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南楼七层感染隔离病房,现有住院病人25人。在与病毒殊死搏斗的一个多月中,山东医疗队重症救治组的医务人员与时间赛跑,与死神对抗,经历着一次又一次的惊心动魄。
团队第一例气管插管的经历,让山东医疗队队员、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岳茂奎现在想来都觉得后怕。
在1月28日晚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收治的第一批重症患者中,一名47岁的男性患者病情最重,无创正压通气已经不能满足需求,经专家组讨论决定,气管插管。然而,当时防护面屏用完了!
气管插管的瞬间,患者会喷射出大量病毒气溶胶。若不佩戴防护面屏,此时近距离直面患者呼吸道的医护人员极易感染。
时间就是生命,没有面屏也得上!岳茂奎当机立断,迅速准确地将软管插入患者声门。在插管过程中,病人一度心律下降,所幸有惊无险,之后连接有创通气,病情终于稳定下来。
“事后想想还很害怕,但当时顾不了那么多。”岳茂奎说,病情就是命令,只要病人需要,医疗队里的每个人都会这样做。
在与病毒争分夺秒的过程中,准确判断病情、快速处理抢救考验着每一位医护人员。山东医疗队队员、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刘清岳,对一次抢救记忆犹新。
当时患者有创通气,已经气胸,限于条件,只放置了相对较细的单腔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情况一度较稳定。刘清岳值班时,发现患者血氧突然下降,呼吸超过40次/分钟,呼吸潮气量只有200多毫升,危在旦夕。没有床旁胸片,没有床旁超声,只有血气分析结果显示二氧化碳潴留加重。刘清岳又经过叩诊,分析认为是目前引流管太细,使得患者原有气胸加重。刘清岳立即切口,更换粗号胸腔闭式引流管,不到两分钟,病人症状缓解,转危为安。
最让重症团队振奋的消息,是在病房运行一周后,他们迎来了第一例病情好转拔除气管插管的病人,从重症监护病房转入普通病房接受进一步治疗。一个多月来,山东医疗队重症救治组在艰苦的治疗条件下连续工作,收治黄冈市区重症患者54例,危重症患者38例,一次次把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而每一次病人的转危为安,每一位病人的成功救治,都凝聚着他们巨大的心血。
疫情面前,他们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只为让那些濒于枯萎的生命之花重新绽放。
(大众日报记者 王凯 报道)